22 終點之一:廣場與直布羅陀

Passersby1997
Jul 18, 2023

(其實三天前就已經抵達了,但混亂的心情一直疏於整理。)

抵達首日,坐在大廣場上看著眼前的大教堂,到了這一刻都還沒決定是否要在聖地牙哥波多停留,本來想著再向前多走個十公里以調配後2天日的行程,但坐在教堂前大廣場看著周遭興奮的人群,一旁巷弄街頭藝人吹奏愛爾蘭的風笛,四周彷彿升起充滿假日氣息的泡泡。眾人用不同的方式迎接著終點,喜悅只能粗淺概括大家共有的情緒。我坐在大廣場的地板訂好了今晚的住宿,不再去擔心明天的自己是否為此要多走20公里,只是安靜地看著周遭的人群聚集在一起拍照、擁抱、躺在廣場地板曬著炙熱的陽光。遠方,澳洲女生Alice、英國男孩I (永遠不知道他的名字該怎麼發音)、羅馬尼亞男孩Kristian輝著手一齊走來,依舊無法相信他們三個同是23歲的年紀,幫他們在教堂前拍騰空跳躍的認證照一夕間我有種回到高中的錯覺。

廣場是個神奇的地方,彙集所有四面八方的人,所有的情緒、事件在此地發生,白日的廣場像是城市的大型舞會的現場、夜晚則成了一片寂靜的汪洋,而我發現自己此時此刻只想坐在廣場的地方上,曬著太陽、喝著可樂、再抽上一口煙。若說本次旅途最重要的自我覺察,可能是明白自己原來是個喜歡熱鬧與派對的人,在人群之中的感覺很好,但最舒適的位置是站在熱鬧與寂靜的邊際處,望著在歡騰的人群,那一刻感覺既不孤單也不焦慮,只是充盈。貓都喜歡站在窗檯看著街景,不知道是否同理?

坐在廣場兩個小時,逐漸感覺到沈默的重量,幸好遇見從葡萄牙之路走來的韓國大叔Young。Young旅居德國16年,是個見識廣闊的人,也是少數在旅途之中能夠一聊起藝術電影的人。《分手的決心》《下女的誘惑》,甚至是讀過莫言的《蛙》,他都能略分享一二。他笑笑地接著談起德國人與美國人的差異,據他的說法,美國人是甜桃、看來柔軟易攻陷,實則核心深不可及;而德國人是西瓜、要花很久的時間鑿進核心,但一旦攻陷就坦承接見,但Young表示即使經過16年,自己也還在鑿西瓜皮的階段。

我們約定一起吃晚餐,在聖地牙哥的亞洲餐廳點了滿桌,像是在吃西式簡餐,料理卻嚐不出究竟源自日式、韓式還是中式。 Young分享起自己疫情期間開車旅行直布羅陀海峽的經驗,那裡距離非洲僅有22公里,他坐在岸邊喝著啤酒,身後是正在巡邏的西班牙海警,前方海平面依稀可見遼闊的北非大陸,每年都有許多人乘船也想抵達他坐著的地方,而他卻坐在此地喝著啤酒,此情此景是何其幸運與不幸。

我想起稍早前Young聊起關於所有亞洲人在歐洲都好似language handicape,有些無法用語言精確表達的知識與感受,時常被聽者誤解成說著沒有能力理解或感受,實際上人人的五感在敏感度與智力都是實力相當,要因為語言上的弱勢被當作感性上的傻子,Young說這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。一路聊到接近午夜,Young明天要參加一日豪華旅行團到海邊,我則是被半說服打算搭3小時的公車前往。我們互換了電話,我卻發現我的西班牙號碼無法回覆外國號碼的簡訊與來電,真是陰錯陽差。

隔日早晨,在前往的公車站的路途上,發現雙腳不停地在抵抗著腦袋的意志,彷彿不願意讓公車站成為一切的終點,只好回過身尋找著混亂的城市牆面上的貝殼與黃色箭頭路標,直到步入山中看見遠方聖地牙哥屋頂的小小尖腳,心情才逐漸平復,已然感受不到剛剛心中的慌亂。

後記:後來成功與Young互換了email,如果真的能成為21世紀的筆友的話就太好了。認證照是贈送拌飯醬的韓國一家幫忙拍的,看到照片要認不出自己。

( O Pino — Santiago de Compostela)

--

--